本文目录
- 有一历史题:美苏两国在冷战中保持和平的原因?
- 冷战是在什么时期,什么事件下结束的?
- 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 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启示?
有一历史题:美苏两国在冷战中保持和平的原因?
(1)从东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的角度思考。美国要保护自由制度、遏制共产主义,苏联一直是号召在全世界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2)美苏两国都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是二战后期,美苏两国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继续。美国要争夺世界领导权,苏联要实施安全地带的战略构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不能和平相处的主要原因是美苏两国既划分势力范围,又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争夺对东欧的控制权)引起的。
冷战是在什么时期,什么事件下结束的?
冷战1946年3月5日开始,1989年11月9日结束。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又称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开始。
1946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国情咨文的有关内容,标志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正式推行“冷战”政策。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使中国的安全环境大大改善。主要表现是:中俄关系有了实质性改善;摆脱了与所有国家的军事冲突;同所有邻国都保持着至少是正常的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日益频繁和不断深化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交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互信,降低了军事对抗的可能。但中国安全环境仍然令人担忧。西方以人权、武器扩散、台湾、西藏和新疆等问题为名,联合起来对付中国的威胁始终存在。他们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压制自由,不可能成为民主大家庭中的一员,也不可能成为国际事物中的可靠的伙伴。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苏联崩溃以后,中国对发达民主国家的战略意义已不复存在。阻止苏联扩张时中国是一个有用伙伴。但苏联不存在了,中国不是可资利用之物,而有可能成为对西方利益尤其是美国利益的长期威胁。为此,美国加紧把战略重新东移,在中国周边部署军事力量,压制和延缓中国的崛起。[①]
然而,中国继续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决定参与世界事务使中国在全球经济分量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持续、大幅上升。目前中国已经是具备一定的实力地区大国。经济增长年速度高大8%至9%,199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大国。2000年,中国的GDP达1万亿美元,已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六。外贸总值达47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七。[②]在世界上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中国13亿人口那么大的国家,经济发展如此迅速全面,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即便中国经济增长率还低一些,用不了一代人的努力,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其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额也将跻身世界前列。"[③]中国的文化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正在扩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不仅可以利用已有的国际资源如核大国地位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且在国际裁军和军控等某些领域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目标是建立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作为后起的大国要和平崛起必须妥善处理大国关系,以减少阻力,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大国之间的关系已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要致力于建立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
3.最根本性的就是三大挑战,第一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的挑战,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全世界排在后列。同时由于发展速度快,科技和工艺水平总体而言比较低,中国制造业的单位和总量资源消耗包括能耗却排在世界前列。再加上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大规模转移也带来一定程度的能耗转移,这就使得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成为困扰中国的和平崛起的一大难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被正式提出。这个主题的提出跟当时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密切相关。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社会正经历着冷战紧张局势,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凸显;而同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急需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应运而生,旨在推动国际社会摆脱冷战思维,促进各国间的合作与共赢,实现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在今天,虽然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仍然牢固地占据着当今时代的主题地位,也成为了国际社会共同的追求和努力方向。
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启示?
1. 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冷战期间,全球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关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国家间的竞争、合作、对抗等互动关系,关系到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2. 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冷战期间,各国之间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但常常发生小规模的冲突。从中可以看出,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只会带来更多矛盾和冲突。
3. 双赢合作的重要性:冷战时期,由于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对抗,全球范围内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因此,双赢合作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关键。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的利益。
4. 技术竞争的影响:冷战期间,技术竞争尤为突出。核武器、航天技术等领域的竞争推动了科技进步。在一定意义上,技术竞争也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5. 双方平等相待的意义: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常常会发生对抗和敌对情况。平等相待的关系可以缓解敌对情绪,促进双方合作。在国际关系中,平等相待的意义更加重要。只有平等相待,才能实现和平、稳定、繁荣。